《新湘评论》:王香平-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品格

发布时间:2016-09-05 05:01   来源:   
字体颜色:【 】 字体大小:【 】    保护视力色:    恢复默认
王香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趋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论,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时代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从理论维度看,体现了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的高度统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根据这一精神,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和时代特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一经提出,便释放出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感染力。干部群众畅想中国梦,社会各界聚焦中国梦,港澳台同胞心系中国梦,海外华人述说中国梦,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梦,中国梦成为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一面精神旗帜。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结着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所有理论和实践,都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个崇高奋斗目标展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既明确了“过河”的任务,又“架好了桥”“造好了船”,实现了目标任务和方法手段的统一,体现了奋斗目标和发展路径的高度统一,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周密的理论思维,体现了超凡的理论建构能力和水平。
  从时间维度看,体现了历史传承和理论创新的高度统一
  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刚刚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发表讲话时就旗帜鲜明地指出:“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随后,在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的根本总结,凝结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哪里,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又是怎样探索、创造、积累和奋斗而成,习近平同志的阐述展现了厚重、清晰且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态度和品格。
  毛泽东同志说:“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习近平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面对续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历史使命,抚今追昔,习近平首先对前人的奋斗成就给予了高度肯定:“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打下的基础,这是它得以站得住、行得远的重要基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这一点不容置疑。”同时,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他又作出清醒理性的判断:“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这一点也不容置疑。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对社会主义这个我们只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的认识和把握也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这“两个不容置疑”,不仅充分展现出习近平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历史胸怀,又深刻反映出他坚定不移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高度自觉和历史主动。
  正是这种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带领人民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实践中,为了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创造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识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三大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因此,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开拓、不断推进创新,以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实现历史传承和理论创新的高度统一,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色之一。
  从实践维度看,体现了战略谋划与战术攻坚的高度统一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要善于观大势、识大局、谋大事。
  基于这样的战略视野和广阔思维,在提出重大战略思想、部署重大战略决策时,习近平始终着眼于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千秋大业。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理解总目标?习近平指出:“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前半程已经走过了,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一个“前半程”、一个“后半程”,以纵贯上百年的时间跨度为背景部署改革、设计改革,展现了习近平谋划改革开放事业、通过推进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眼光、整体思维和长远考虑。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重视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的同时,更加注重落细、落小、落实,这是习近平同志治党治国治军的鲜明特色和风格。比如,针对党内存在的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问题,十八大以来,从2012年12月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到2013—2014年聚焦“四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到2015年组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驰而不息、锲而不舍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体现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既勇于打攻坚战、又善于打持久战的管党治党新思路。
  “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国家,施行政策,既注重登高望远,又坚持脚踏实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换句话说,战略上注重整体谋划、顶层设计、长远考虑,战术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实现战略谋划与战术攻坚的有机统一,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鲜明特色。
  从空间维度看,体现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高度统一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始终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始终站在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在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过程中,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尽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世界范围话语权上“西强我弱”的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一些国家身体已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
  面对这种情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扩大同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提出一系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重大理念和政策主张。比如,中国梦的战略思想。对于国内而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最根本的梦想,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共同利益、共同理想,中国梦由此成为当今中国的最大公约数。对于国际社会而言,中国梦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中国梦同世界梦的有效对接,为世界各国更好地认识中国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也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奋斗目标、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中国梦,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的中国表达,也是中华民族宏大愿景的大众阐述,其所具有的融通中外的国际沟通和对话功能,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也成为统筹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成功典范。
  再比如,“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作为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需要有新的战略支撑。从国内来看,要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争取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巩固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进一步拓展我国发展的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也需要有新的战略支撑。“一带一路”正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目前已得到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很多相关合作项目已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一重大发展战略,是当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奉献中国智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体现,展现了“让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大国胸怀和责任担当,是习近平同志实现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有效统一的大手笔、大格局、大韬略。
  从领导维度看,体现了改革担当和政治定力的高度统一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党的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第一次离京调研,习近平同志就选择了在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广东。他深刻阐明了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性、紧迫性,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决心和坚定信心。
  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无疑是一场攻坚战。习近平同志鲜明地指出: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正是这样的气魄、胆识和勇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明确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涉及15个领域、33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与此同时,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同志态度鲜明地指出:改革哪有不触动现有职能、权限、利益的?需要触动的就要敢于触动,各方面都要服从大局。要做好承受改革压力和改革代价的思想准备,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强力推动下,简政放权、财税体制、司法体制、央企薪酬、公务用车、户籍制度、高考招生,一项项涉及深层次利益调整的改革,正在一步步从体制机制上得到破解。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这是我们党领导推进改革开放30多年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我国的改革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曲折,但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有了问题能及时纠正,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改革“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面对全球化时代思想意识交流交融交锋和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现实,习近平同志不仅以敢亮剑、敢碰硬的鲜明态度批驳一些错误思想观点,同时坚持把方向、划底线,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理和引导。他指出:“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错误的、有害的,都是违反宪法的,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显而易见,既坚持改革开放,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既有改革者的气魄、担当和笃信,又有政治家的清醒、定力和远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党的基本路线以新的时代气息,体现出强烈的改革担当和坚强的政治定力的高度统一,也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点。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世界秩序》中说:“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致力于解决和回答当今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党领导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根本路径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新湘评论》2016年第13期)
打印
分享到:
微信公众号